2020是中國期貨市場成立30周年。三十而立,期貨市場在這一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成交額、成交量、客戶權益均創下歷史新高,期貨期權品種加速推出,衍生品體系逐步完善,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得到大幅提升。 2月10日,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2020年度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綜述》,2020年中國期貨市場高速發展,成交量創歷史新高,連續兩年大幅增長。據中期協數據統計,2020年,中國期貨市場成交 61.53億手(單邊,下同)和437.5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29%和50.56%。 分交易所來看,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期所”,包含其下屬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成交21.29億手和152.8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7.04%和35.80%,市場占比分別為34.60%和34.92%。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成交17.01億手和60.0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74%和51.97%,市場占比分別為27.65%和13.73%。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成交22.07億手和109.2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2.83%和58.43%,市場占比分別為35.88%和24.96%。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中金所”)成交1.15億手和115.4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3.59%和65.80%,市場占比分別為1.87%和26.38%。 中國期貨市場顯著提升 在全球場內衍生品市場中,中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占全球期貨市場總成交量的13.2%,較2019年占比11.5%提升了1.7個百分點。 中國四家期貨交易所的成交量排名穩中有升,根據Futures Industry Association(FIA)統計的2020年全年成交量數據,大商所、上期所、鄭商所和中金所在全球交易所期貨和期權成交量排名中分別位居第7、第9、第12和第27位。大商所、上期所、中金所較2019年分別提升了4位、1位和1位,鄭商所排名沒有變化。 農產品表現尤為亮眼 分品種看來,在2020年全球農產品、金屬和能源類品種的成交量排名中,農產品表現尤其亮眼,中國品種包攬前10名,在前20名中占據14席。金屬方面,中國品種包攬前4名,在前20強中占據11席,能源方面,中國燃料油、石油瀝青、動力煤、焦炭、液化石油天然氣、原油期貨位列前20名。 和合期貨表示,回顧2020年,中國期貨市場加快新品種上市步伐,全年一共上市了12個品種,包括4個商品期貨品種、8個商品期貨期權品種。截至2020年底,中國期貨與衍生品市場上市品種數量達到90個。 商品品種方面,上期所2020年上市了4個品種,包括低硫燃料油、國際銅期貨和鋁、鋅期權;鄭商所上市了3個品種,包括短纖期貨和菜籽粕、動力煤期權;大商所上市了5個品種,包括液化石油氣期貨和液化石油4165456498789789氣、聚丙烯、聚氯乙烯、線型低密度聚乙烯期權。 數據來源:根據各交易所官網信息整理 期貨公司資本實力增強,經紀業務收入增長近五成 據了解,截至2020年底,中國期貨公司總資產9848.25億元,凈資產1350.01億元,資本實力有所增強。期貨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經紀業務、投資咨詢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和風險管理公司業務。 具體來看,截至2020年底,經紀業務全年收入192.30億元,同比增長49.13%;投資咨詢業務收入1.26億元,同比減少11.14%;資產管理業務累計收入8.97億元,同比增長16.05%,截至2020年底,資管產品數量共1262只,產品規模2181.20億元,產品規模同比增長52.57 %。風險管理公司業務本年累 計業務收入2083.50億元,同比增長17%。 和合期貨表示在期貨市場的不斷壯大的同時,深耕其中的期貨公司也迎來了發展良機,尤其是經紀業務收入去年達到192.30億元,同比增長49.13%,期貨公司的資本實力不斷增強。與此同時,經紀業務的大幅增長也帶動了期貨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實現了雙豐收。其中,全行業凈利潤為86.03億元,同比增長42.2%。